本中心的校园欺凌干预行动
所属板块:研究中心简介     共阅读
 

在对我国中小学欺负问题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的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外欺负干预的模式与策略,我们在我国开展了中小学生欺负问题干预的研究。我们实施的干预行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国学校欺负干预的探索性试验,二是学校欺负干预的深入与中国学校欺负干预模式与策略、方法的建立。

一、中国学校欺负干预的初步探索

20世纪90年代末,在对我国中小学生中的欺负行为开始大规模调查的同时,我们的课题组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所普通小学开展了学校欺负问题干预的尝试性研究,以探索我国学校欺负干预的有效模式。

该项研究采用准实验、前后测设计,以学校中的自然班为单位,抽取该学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各三个班,其中每年级各有两个班采取干预措施,作为实验班;一个班作为对照班,不采取干预措施。实验班欺负干预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模式。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实际情境中所进行的、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为目的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的程序如下:

首先,对该所学校欺负问题的发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进行调查,以确定学校欺负发生的基线水平及发生地点、类型等方面的特点;并向参与课题研究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进行背景知识培训,这包括一般科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学校欺负问题的有关背景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知识。

其次,根据前测结果和学校实际,研究者与学校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干预的问题为“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欺负问题”。

再次,研究者向实验班教师介绍了可供参考的干预措施,由教师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

最后,在行动研究的框架之内,实验班按照计划进行学校欺负干预。

在干预(为期五周)结束后,采用匿名自我报告问卷评定干预的效果。结果发现,干预后,实验班上学与放学路上欺负的发生率下降了50%左右。同时,干预还产生了泛化效应。这表现在,一方面,针对上学与放学路上的学校欺负干预对学生的校内行为和生活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干预后,学校中“受欺负者越来越少”,“欺负别人的同学减少了”,“班级文明习惯越来越好”等等;另一方面,针对欺负的干预活动改变了学校教师的工作模式,教师更加鼓励学生自主性,学生也学会了相互协商解决某些问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

总之,本项学校欺负干预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项干预研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干预的问题明确,干预措施具体、可操作;第二,专业研究者对学校欺负干预实践的指导。

这项干预尝试的成功也表明,对欺负问题我们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来减少欺负的发生,使学校变得更安全,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

二、学校欺负干预研究的深入

在上述学校欺负干预尝试之后,2004年开始,我们在山东省东营市2所初中和滨洲市的1所学校(小学至初中九年一贯制)建立了实验基地,将学校欺负干预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2003年12月,我们分别在三所学校进行了前测。前测结果显示,三所学校的欺负/受欺负的发生普遍性及具体特点上既有某些共同的方面,又存在差异。共同之处表现在,总体上,欺负/受欺负发生率都随年级而下降,但欺负者的比例随年级而下降的趋势不如受欺负者明显;受欺负后学生均是较多告诉同学、朋友,其次是父母,最后是教师。差异表现在,相对而言,东营的两所学校的欺负/受欺负发生率较高,较我们前期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得到的欺负/受欺负发生率高;滨洲的一所学校的欺负发生率总体上较低,但该校小学生中的欺负发生率也较高(较我们的大规模调查结果低)。这三所学校欺负/受欺负发生特点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关。在这三所学校中,一所初中为寄宿制学校,宿舍中的欺负行为较多;一所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重点初中;一所为小学至初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且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2004开始的学校欺负干预研究是在上述干预尝试基础上进行的。干预仍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为自然班,每个年级安排3个班为实验班,1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的干预采用行动研究模式,以学校教师的参与为主,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

在干预前,首先,由心理学教授及研究生对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学校欺负问题的背景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知识等的培训,并且由专业研究者与校方协商确定具体的干预问题;其次,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实验班教师进行学校欺负干预策略及如何制定学校欺负干预计划等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实验学校初步制定各自的欺负干预方案,在与专业研究者讨论,确定最终的干预方案并实施方案。

鉴于这三所学校欺负/受欺负发生特点及学校其他方面条件的差异,三所学校确定干预的具体问题及干预策略各不相同。

三所学校欺负干预策略举例:

学校一(寄宿制学校)的欺负干预策略包括:第一,确定了欺负现象汇报及干预、制止程序:欺负现象→反欺负小组→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政教处→校长→学校办公会;第二,成立了学生反欺负小组,包括班级反欺负小组、宿舍反欺负小组和乘车反欺负小组;第三,在学生会中设立纪律部,明确其任务为反欺负问题;第四,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培训内容包括欺负的危害、反欺负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欺负干预等,以指导各学生反欺负小组开展反欺负工作;第五,建立一系列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包括开通校长热线电话、政教处建立学生违纪报告信箱、家校合作等等。其中,以学生反欺负小组的工作为主。在采取这些措施半年内,学校欺负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整体学校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二(重点中学)的欺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指向学校整体氛围的一般性策略,即通过班会、学生大会等形式,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尊重、关心他人等;第二,针对欺负者的策略,包括与欺负者谈话,与欺负者的家长联系、家校合作;第三,针对受欺负者的策略,包括与受欺负者谈话,对受欺负者进行心理辅导等;第四,积极开展多种学校活动,包括学习竞赛、体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学校生活,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减少其无所事事的事实,并在其中促进学生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信、自尊等。同时,在学校管理层面,从校长到政教处到班主任教师,层层明确在反欺负问题中的责任;鉴于存在部分学生与校外人员联合起来实施欺负的现象,学校还加强了与公安部门的联系,以解决校外人员参与学生欺负的问题,为学校创设平安的周边环境。目前,学校中的欺负事件明显下降,学生与校外人员联合实施欺负的现象消失了,学生在学校里感到更安全了。

学校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欺负干预工作主要以开展人文、关怀教育为主。这包括,一方面,在教室及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宣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体谅他人等的标语;另一方面,每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在对班内发生的学生间积极的现象、行为与不文明的现象进行讨论。此外,对于严重的欺负/受欺负事件,由校长、政教处协同班主任共同讨论解决。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学校中不文明现象(包括欺负)显著下降,学生间团结、协作、协商的风气增强,班主任老师感到学生(初中生)的自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班风更好了。

总之,在采取措施干预学校欺负问题后,这些学校中欺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主要针对欺负问题的干预措施在多个层面上产生了泛化效应,主要表现为学生间更团结,校风和班风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感到在学校里更安全、舒服,更乐意生活在学校里。

目前,我们的干预仍在继续。今后的干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习惯性欺负者的干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两个甚至几个学生属于习惯性欺负者,他们经常欺负他人,并对他人和人际互动持有偏差的认识、对欺负持有积极的信念,在行为上形成了习惯化的攻击性行为模式。这些欺负者的干预需要更为细致、深入且较长期的专门的认知及行为矫正策略。第二,干预效果的维持。在欺负干预策略实施的一段时间内,这些策略在降低欺负发生率上效果特别明显,但已有研究也显示,时间进一步延长后,有些学校的欺负问题出现某种程度的反弹。这提示,如何实现干预的长期效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研究报告下载:中文英文

上一条: 关于“校园欺凌”的前期研究概述
下一条:关于“校园欺凌”的前期研究概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中国反校园欺凌网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电话:0531-86180258  E-mail:china_antibullying@126.com